——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畢業生以才報國、以能援藏
長久以來,因為“邊、遠、偏、貧”的現實因素,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速度始終落后于中原及沿海地區。面對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人才缺乏導致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現實,本著“各族攜手同行,共赴民族復興”的精神,黨和國家號召全國各地有能力、有熱情、有朝氣、有理想的高校畢業生參與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為少數民族地區建設添磚加瓦。
在就業促進工作的落實推進中,我校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采取多渠道宣傳、多形式推進的工作方法助推基層就業。通過班會、線上交流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報道扎根基層、建功立業的優秀畢業生典型以及基層就業政策;同時充分發揮論文指導老師的作用,在日常指導論文的過程中宣傳基層就業政策,幫助畢業生樹立基層就業信心。此外,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通過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新聞與傳播等課程中加入基層就業優秀案例,引導學生樹立“奮進新青年,建功在基層”的意識。在就業工作推進階段,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帶頭,學工辦負責人、畢業班輔導員、班主任全面把握學生就業思想動態,“點對點”了解有基層就業意向的畢業生現實情況,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積極做好動員工作,為在就業選擇上存在思想“搖擺”的同學解疑答惑。

郭海燕,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2017級秘書專業畢業生。在校期間,曾參加大學生暑期“三下鄉”、“四進社區”、“志愿表演”等多項志愿服務活動,并獲得“優秀共青團員”、“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和校級優秀畢業生等各類榮譽。畢業后,郭海燕積極參加2021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成為一名西藏專項志愿者,現就業于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共青團墨脫縣委員會。
在采訪中,郭海燕對我們說:“我最喜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的一段話:‘一個人的生命應該是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恥。’我深以為然,一個人的一生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為社會為國家盡自己最大的貢獻,無愧于青春,無愧于生命。這也是我響應祖國的號召成為西部計劃志愿者的初心。”
郭海燕所處的墨脫縣曾一度因“全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而名聲在外。而如今,在一批批青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下,墨脫縣的水利、電網、通訊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已是一派生機盎然的繁榮景象。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郭海燕已經在墨脫縣扎根九個月。大半年的工作讓她對墨脫這個地方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和體會:“團縣委工作既要面對上級團委,又要面對學校老師,還要負責聯絡志愿者和各鄉鎮團干部,這對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溝通能力是很大的挑戰。但在領導和同事的幫助下,我很快適應了工作的環境和節奏,這讓我在遠離故鄉的西藏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服務期間,在領導的培養幫助和單位同事們的關心支持下,郭海燕順利完成了從象牙塔到基層服務人員的轉變和適應。在和我們分享工作體會時,郭海燕對我們說:“基層是大學生鍛煉和成長的最好平臺,基層志愿者要做到‘干中學、學中干’,要學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善于實踐’。今后我會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原則進一步鞭策自己,弘揚志愿精神,改進工作不足,為社會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推動基層經濟發展一直都是黨和國家的奮斗目標,而少數民族地區基層建設更是被作為基層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推進。我國是多民族和諧共處的統一國家,各兄弟民族間團結互助。推動高校畢業生援疆、援藏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更是維持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的有效方法。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將繼續多措并舉,鼓勵畢業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讓青春芳華綻放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
(學生處 就業指導中心 語言文化與傳媒學院)